基本内容邢台市第二十九中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。该校始建于1984年,2003年底由企业划归社会。现有教职员工109人,在校生1100余人,占地面积50亩,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。建校20多年来,该校奉行严谨治学、服务矿区的办学思想,为东庞矿培养输送了大量人才,曾多次在省、市级评比中获奖,享有很高的社会声誉。2006年,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,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,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,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,积极主动改善与东庞矿及周边的关系,使学校的教育、教学各项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。2007年,学校大胆实行课堂改革,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,借鉴山东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,积极探索出具有学校特色的自学导案,形成了“充分预设—细致导学—有序展示—有效检测”的课堂环节,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,让老师享受教育的幸福,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。学校的点评会源于杜郎口中学的反思文化。现已形成了“班子点评思路—年级点评课堂—间操点评管理—课内点评效率”的四层级、多角度、高效率的点评网络。点评会已经成为全校师生沟通交流、讨论展示、反思提升的平台!对于学校突出的教改成绩,《邢台教育》作了专题报道,2008年11月被吸纳为杜郎口中学联谊校会员。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重点工作。教育局靓丽工程,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,和谐的人际关系,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。学校开设国学诵读课程,学生们背诵《三字经》,老师们全篇背诵《弟子规》,弘扬了民族文化,净化了师生的心灵。学校对图书馆进行重新装修,新购置图书3000余册,“新书推荐”“多音字辨析”等栏目深受师生欢迎,书法台便于老师们练字,夯实了老师们的教学基本功。教学楼走廊内的书法展示格,激发了学生练习书法的兴趣,使学生的书写能力得到明显提高。学生自办的班级日报精彩纷呈,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的个性。各种特色的文体活动,丰富了师生的课余生活,排球、乒乓球是学校的传统项目,曾多次在邢台市比赛中获奖。2009年元月,学校参加了“宗沪杯”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,荣获团体二等奖,成为学校“挖掘师生潜能,办出数学特色”的良好开端。目前,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以及教育教学管理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,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,在东庞矿职工的大力支持下,邢台市第二十九中学正已矫健的步伐,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!!!
一、教改历程简介(课改历程片《在路上》)我校的教改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:第一阶段:统一思想1、2007年4月,在市教育局组织下,康风瑞校长首次走进杜郎口。2、2007年5月,学校组织全体中层以上领导奔赴杜郎口,达成进行课堂改革的共识。3、2007年7月,学校组织召开学习杜郎口动员会,并组织全体老师走进杜郎口,坚定课改信心。第二阶段:摸索实践4、2007年9月,学校学习杜郎口课堂改革拉开帷幕。5、2007年9月—2008年9月,学校分期分批派部分老师深入杜郎口,带着困惑去,满载收获归,边学习边实践。第三阶段:合作发展6、2008年10月,学校被确定为《中国教师报》全国教师培训基地、杜郎口联谊会员校,开始了与《中国教师报》、“中国名校共同体”成员校的合作。7、2008年10月—2009年4月,连续参加了“中国名校共同体”第一届二次、三次和四次会议。“中国名校共同体”的指导愈来愈细致,学校与《中国教师报》的合作日益深入,与各成员校的交流日益广泛。8、2009年5月为我校首届“教学展示月”。5月7日,教研室领导率各科教研员来校调研,对学校的课堂改革给予充分肯定和悉心指导。第四阶段:培训提升9、2009年6月,学校正式加入中国名校共同体,教师全员培训启动。10、2009年6月—2010年6月,《中国教师报》全国教师培训基地、中国名校共同体陆续派杜郎口中学、江苏灌南新知学校、承德围场天卉中学、沧州派尼学校、清河五中、德州跃华学校等成员校专家来我校进行培训指导。成立“课改研究室”,设立“学科日”,建立《教师成长档案》,坚持课堂反思,学校课改氛围浓厚,逐步形成了高效课堂四环节模式和二三四目标文化。